一、檔案庫房多次搬遷,戰備轉移,保管條件差,溫濕度變化懸殊,使檔案材料過早的老化、病變、破損
嫩江市檔案館從建館到現在共搬遷13次,搬遷較為頻繁。有的時期保管庫房是不符合“七防”要求的土草房。檔案在惡劣的環境下存放加之由于長途運輸,對部分檔案造成了破損,由于保管條件惡劣,檔案受潮,灰塵浸蝕,造成字跡模糊不清,對檔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壞,嚴重影響了檔案的壽命。
二、檔案載體低劣,降低了檔案的質量,縮短了檔案的壽命
作為檔案的主要載體的紙張,因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工藝水平的差異,其質量、強度及使用壽命也差別較大。特別是五六十年代的檔案,其紙張多為松軟薄紙,而且拉力不足,易折皺和氧化破碎。
三、文件材料擬寫、印制缺乏標準化、規范化要求,使用圓珠筆、鉛筆擬稿,采用復寫、軟打制發文件
據統計,嫩江市檔案館在五六十年代檔案中,使用圓珠筆書寫的和采用復寫軟打造成檔案材料字跡模糊的和字跡擴散的約占全部褪變檔案的90%。而且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期的檔案中仍有復寫和使用圓珠筆擬寫文稿。此外,使用低質的墨水、漿糊、膠水造成檔案材料褪變現象也較普通。
四、長期以來對檔案原件的技術保護工作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多年來,檔案館的重要檔案開放以后利用率一直很高,有的檔案已提供達數十人次,在利用時翻閱、復印頻繁,由于缺乏保護措施,檔案原件磨損比較嚴重。
除上述原因外,地域原因也很重要,拿嫩江市來說,地處高寒地區,四季溫差大,夏季多雨,空氣潮濕,庫房達不到全封閉,所以自然氣候對檔案保護也有很大的影響。
以上內容摘自嫩江市檔案局 / 方銳、梁玉蘭《淺談檔案館館藏檔案的病變破損原因及對策》片段,轉載出于分享目的,如侵聯刪!